在大環境的影響下,2018年各行業人才流動呈現出保守傾向,融合趨勢減弱,各領域人才更傾向“圈內擇業”。根據脈脈日前發布的《人才遷徙2019》報告顯示,頭部互聯網大廠人才流入增長速度放緩,細分領域企業強勢上位;手機領域人才互聯網化加;賣保險成為房地產行業人才新出路。
BAT人員擴張數量減少
數據顯示,與2017年同期相比,2018年互聯網企業的人才流入增長率為負的占比提高了161%,其他行業的企業人才流入情況同樣不容樂觀。相比之下,互聯網+領域,如線上教育、互聯網醫療、人工智能、智能汽車領域的一些企業展現了“耐寒”的特質,雖未大步邁進,卻也實現了穩步向前。
BAT方面數據顯示,2018年BAT三家公司的人員擴張數量都有所減少,其中百度出現了規模不小的人才流入負增長,引發關注。
脈脈大數據顯示,2018年985/211應屆生進入互聯網公司占比中百度排名第一。另外以北京互聯網企業人才儲備庫的北京郵電大學為例,其2016年-2018年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中顯示,百度是其本科及研究生畢業生主要就業單位,且位置前列。一邊吸納、培訓新鮮血液,一邊輸出人才,其在互聯網界“黃埔軍!钡牡匚簧袩o人撼動。
相比2017年,BAT三家公司的人才去向也有些小變化。在人才進進出出之間,上演了“新人換舊人”的一幕。2017年互相“喜愛”的騰訊和百度,在2018年讓位給了字節跳動和阿里巴巴。
人才流動性反映經濟活力
而在傳統行業這邊,脈脈數據研究院顯示,2018年頭部智能手機品牌的人才來源Top3中不乏互聯網大廠。特別是華為,人才來源與去向Top3均被BAT承包,儼然成為“半個互聯網”公司。但也有與互聯網距離越來越遠的,比如三大運營商。與2017年相比,三大運營商2018年與互聯網間的人才流動趨勢變弱。中國移動、中國平安(601318)2018年三大運營商人才最受偏愛的公司。
在2018年房企面臨償債壓力和政府限價、限購等多重緊縮調控政策的背景下,地產企業減少拿地規模、暫緩人才招收速度,做起了過冬準備。數據顯示,地產行業的頭部企業人才流動差額均為負值。房地產領域的人才流動也頗具特色,基本都在行業內就業。
事實上,無論是互聯網行業還是傳統行業,人才的流動性都能很好地反映經濟活力與企業狀況。充滿變革機遇的行業,往往人才來源多樣且流動性強。2018年,互聯網行業與傳統行業之間的流動性減緩,金融、電信行業的“圈內擇業”趨勢,顯示出傳統行業人才在互聯網大潮中更加“理性”。